Sapphire

小目标:每天读书至少一小时;每看一本书都写点感受

《血疫:埃博拉的故事》

  作者:(美)理查德·普雷斯顿


  阅读本书花了3.6小时。


  这本书我去年七月读过。不过最近读的那本写艾滋病的书过于冗长,又时时想起这本书,于是干脆翻出来读了一遍。


  还记得第一遍读它会因为其中的疾病症状描述而生理不适,但是第二遍阅读只觉得文章流畅通体舒畅。当时恐惧还是恐惧的,4级微生物必然会使人恐惧的,但是第一遍读的那种生理不适几乎消退殆尽。


  这本书站在病毒的角度讲故事,(与那本讲艾滋病的书相比)没有太多支线。干脆利索,引人入胜。阅读体验很好。


  


  


  摘抄:


  1


  笔者想看透人们的面容,直窥他们的心灵,聆听他们的言辞,进入他们的生活;在那里,笔者见到的事物远超想象。


  2


  换句话说,占领宿主躯体的生物体正企图将宿主转化成它本身。


  3


  莫内已经变成了人体病毒炸弹。


  4


  所谓4级高危病原体,就是没有疫苗和治疗方法的致命病毒。


  5


  抵御高危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胶带,因为它能封死缝隙。简而言之,要是没有胶带,也就没有生物防护这回事了。


  6


  两个灵长类抬着另一个灵长类。前者是地球的主宰——至少他们自己这么相信;后者栖息在树上,动作敏捷,是地球主宰的近亲。除了人类和猴子这两个物种,房间里还有另一种生命体,它比两者都要古老和强大,它的栖息地是血液。


  7


  病毒非生非死,它的“活着”很难定义;病毒存在于生命与非生命的边界之上。


  8


  埃博拉内的遗传密码只有一条RNA。这种分子被认为是最古老和“原始”的生命编码机制。四十五亿年前,地球形成后不久,原始海洋开始存在,其中很可能就有基于RNA的微观生命体了。言下之意:埃博拉是一种古老的生命形式,几乎和地球同样古老。关于埃博拉非常古老这一点还有一个证据,那就是它显得既非生又非死。


  病毒在繁殖时看起来是活着的,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,它们又显然是死的——只是机器而已,小归小,但完全是机械式的,不比手提钻更有生机。病毒是分子大小的鲨鱼,是没有思想的行动。紧凑,冷酷,理性,只考虑自己,病毒全心全意自我复制:速度有时候非常惊人。它的首要目标就是复制。


  病毒太微小了,肉眼看不见。让我来帮你想象一下它的尺寸吧。把曼哈顿岛缩小到这个大小:这个曼哈顿能轻易容纳九百万个病毒。再放大这个曼哈顿,假如它充满了病毒,你会看见小小的黑影充斥街道,就像第五大街上的午餐人群。这句话结尾的句号里能放下一亿个结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。那个句号里的病毒可以举行两百五十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,英法两国的人口加起来都没那么多,而你却浑然不知。


  9


  “从那以后,我知道了,埃博拉也能通过空气传播。”


  10


  “你觉得病毒很美丽?”


  “噢,对,”他用柔和的声音说,“盯着眼镜蛇的眼睛看,恐惧其实还有另外一面,你说是不是?你渐渐看见美的本质,恐惧越来越少。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埃博拉病毒,就像欣赏完美的冰雕城堡。这东西那么冰冷。纯粹得那么彻底。”他漂亮地抛出钓线,水流吞没了钓饵。


  11


  “我们做的事情从未有人做过,”约翰逊告诉我,“我们将4级生物防护的理念带到了丛林地带。”


  12


  拉沙热是西非的一种4级病毒,也是彼得·耶林最喜欢的生命体,他觉得从某个角度说,这东西迷人又美丽。他隔着手套拿过几乎每一种已知的高危病原体,只有埃博拉和马尔堡除外。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和这两种病毒打交道,他说:“我还不是很想死呢。”


  13


  生命体这台机器内的细胞一旦停止运转,就不可能重新启动了。机体会不可逆转地腐败,落向紊乱和无序的深渊。


  14


  大自然和简单没什么关系。


  15


  他活着从行刑队的枪口前走开了。


  16


  “你只能猜测埃博拉病毒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。假如它真的能,那就是你最可怕的噩梦了。”


  17


  “这就是大自然。你仔细想一想,从河流到海洋,大自然充满了杀手。”


  18


  你看不见病毒,闻不到病毒,摸不着病毒。只有在开始流血之后,你才会知道它的存在。


  19


  从一定意义上说,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。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。


  20


  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,开始发挥作用。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。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。


  21


  埃博拉曾在这些房间里兴起,闪现身影,进食,然后回归森林。


  它还会回来的。

评论

热度(8)